國外雨水回收概覽
作者:暫無 |
發布時間:2019-07-06 |
載入中...
國外雨水回用系統
近30年來,美國、澳大利亞、德國、以色列、日本泰國、蘇丹、也門等40多個國家開展了雨水回收利用的研究與實踐,并召開過十六屆國際雨水回收利用大會。其中,德、日、美澳等經濟發達、城市化進程發展較早的國家,將城市雨水收集利用作為解決城市水源問題的戰略措施。國際的看法是:雨水利用將成為解決未來世紀水資源的重要途徑。
德國是歐洲開展雨水回收利用I程最好的國家之一。目前德國的雨水利用技術已經進人標準化、產業化階段,市場上已大量存在收集、過濾、儲存、滲透雨水的產品。德國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并經過簡單的處理后達到雜用水水質標準,可用于街區公寓的廁所沖洗和庭院澆灑,部分地區利用雨水可節約用水達50%。目前,德國在新建小區(無論是工業,商業,居民區)時均要設計雨水利用設施,否則,政府將征收雨洪排放設施費和雨水排放費。
英國的雨水回收利用示范工程-倫敦世紀穹頂,泰晤士河公司在該穹頂安裝了大型的中水回用裝置,以穹頂收集的雨水為建筑內廁所沖洗提供100 m'/d的回用水。用于回收利用的雨水依次通過-一級蘆葦床瀉湖及三級蘆葦床。蘆葦床的面積各為250 m2 ,瀉湖的容積為400 m’。蘆葦床高0.6,坡度為0.5%。為防止沖刷,湖底鋪河卵石,直徑在5~10mm之間,同時種植當地高耐鹽性的蘆葦。處理系統不僅利用自然的方式有效處理了雨水,同時很好地融人到實際穹頂地景觀中。
日本的城市雨水利用在亞洲先行一步,1980年日本建設省就開始推行雨水貯留滲透計劃,1988年成立“日本雨水貯留滲透技術協會”,1992年頒布“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正式將雨水滲溝、滲塘及透水地面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須設置雨水就地下滲設施。日本“降雨蓄存及滲濾技術協會”經模擬試驗得出:在使用合流制雨水管道系統地區合理配置各種人滲設施的設置密度,強化雨水人滲,使降雨以5mm/h的速率人滲地下,可使該地區每年排出的BOD總量減少50%。有效促進了城市雨水資源化進程。
澳大利亞是一個水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全國年平均降水只有470mm。水資源短缺迫使澳大利亞人充分利用好每一滴水。澳大利亞各地開展了以節水為核心的城市雨水回收利用設計,主要是通過收集雨水并加以成功利用,節約地下水的開采量,同時大量補充地下水。澳大利亞的城市雨水回收利用設計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地下建蓄水池,收集屋頂雨水,供應家用熱水和廁所用水。另外,還包括-一個補注蓄水層,表面是草地,地下深處則是補注池,用于灌溉花園和清洗。澳大利亞的城市雨水利用設計被廣泛地應用于很多方面,如社區公共用地、住宅、公路兩側、街道空白處、停車場、滯水池都可以進行這種設計。